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龙首山起名,以及龙首山名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铁岭柴河原名是?
———柴河在今辽宁省开原市 靠山镇 柴河堡村 柴河堡地处柴河中游,堡南临河。距开原老城80里,因河得名。它是东部边墙线上29堡之一。古堡位置在柴河堡村东约5米处,现为柴河小学校址。原城青砖所筑,现已被毁,仅能见到高出地面2米多的方形土台,面积约44万平方米,现为县级文物。
柴河铁岭柴河,源于清原县,流经上肥地、下肥地、靠山、柴河四乡镇,最终在铁岭市区北部注入辽河,成为辽河的一级支流。此河流途经开原境内58公里,利用柴河水库,水库位于铁岭市以东12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养鱼、发电等综合经营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柴河水库位于铁岭市铁岭县境内,因截流柴河修建故得此名,始建于1968年。库区长度为35千米左右,水库源头位于开原市境内。水库最宽处4千米,最窄处约0.5千米,最深处40米,库容量为36亿立方米。水库距市区8千米。
龙山风景区,位于铁岭市区中心,是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包含龙首山、柴河、帽山三大景区,总面积47平方公里。龙首山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柴河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帽山景区面积93平方公里。1991年,龙山风景名胜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张”姓的由来。张姓有哪些历史人物。
1、张姓的起源主要可以追溯到姬姓以及部分少数民族的改姓。始祖张挥是该姓的起源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张姓人物众多,杰出者包括: 张丽华(559年—589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的妃子,出身兵家,才智过人,深受陈后主宠爱,生有二子。
2、张姓的起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其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和改姓。张姓的始祖为张挥,是黄帝的后代,原姓姬。因此,张姓后人也是姬姓的后裔,推算下来,张姓已有几千年历史。历史名人包括: 张衡: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及发明家,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张衡自幼好学,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
3、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其为人清廉正直,刚正不阿,是三朝重臣,曾深受康熙、雍正,以及乾隆皇帝的赏识与重用,为辅佐君王管理朝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张廷玉一生为朝廷鞠躬尽瘁,因此在他逝世以后还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4、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 起源源流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张”的起源
1、源于姬姓:(1)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源于改姓而来:(1)出自聂姓。
2、张姓的起源之一是少昊氏之子挥。传说中,挥在夜间观察到天上的弧星,受到启发发明了弓箭,因此被任命为弓正,后人以“张”为姓,寓意张弓之意。 另一个来源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解张,他的后人以他的字为姓,从而有了张姓。 张姓也源自姬姓的改姓。
3、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传说时代,其始祖为挥,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张”字是一个搭裤伍形声字,从弓,长声。在战国文字中,燕文字“张”字所从的“弓”、“长”下部均加饰笔,“弓”或在“长”下部。 楚文字“张”字或,所从“弓”像“人”形,“长”上部加短横为饰。
4、其起源有四个主要渊源。首先,张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为姓,世代传承张姓。其次,张姓与弓姓同源,源于黄帝的后裔。据史载,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的第五子挥担任弓正,发明了弓矢,其子孙因此被赐姓张。
谁知道有关长安的故事传说之类的?关于地理的呀,关于钟鼓楼的,尽量详细...
1、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郡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在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2、关于这个集聚蕴涵着钟楼所有活力和灵性的金顶,还有着一个美丽多姿的传说哩。很久,很久以前,西安不叫西安叫长安。可这初建的长安却不安宁,从城中心的一块地方不断地涌出水来,不时地淹毁房屋,道路。吞没人畜,大有把长安城变成海底的势头。
3、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4、西安鼓楼上的文武盛地是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 “钟为文,鼓为武”钟鼓楼晨钟暮鼓遥相呼应的盛况。声闻于天是,咸宁县李允宽书生写. 反应鼓楼深沉的鼓声满城可闻的震撼。
甘肃的龙首山谁知到???
接着我们登上了龙首山,站到山顶上,整个濮上园的风景一览无余。龙首山的北边有一处滑草坡,现在没有滑道了,老妈让我从草坡上往下滚,我戴上帽子,抱住头,使劲往下滚,谁知到滚动的不是直线,一直打圈,惹得老妈和大姨还有姥姥哈哈大笑,还趁机给我拍了几张照片。
谁知道张掖这个名称的来历
张掖之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张掖地区的地理位置处于峡谷之中,形势险要,有如掖庭,故得名张掖。另一说是根据《史记·中国封制》中的记载,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去病在征讨西域的过程中,攻下了一座城池,命名为张掖城,以纪念他的功绩。还有一种说法是张掖的名称源自于当地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
张掖地名源自“伸张国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掖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张掖本来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盘,故被称为觻得,汉朝改其名为张掖,意思是伸张中国的臂掖,“以威羌狄”。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
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多年,最终汉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巩固边疆,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并亲自为之命名:敦煌、武威、张掖、酒泉。这四个名字不仅听起来威武大气,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意义,象征着的强盛和的威武。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隋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之后,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立了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郡治角得。但是,角得究竟在何处,至今无考,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张掖城不是角得古城所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