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北京报道
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161元,相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7.1321元,调升160个基点,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讲话,暗示尽管当前通胀上行风险依然存在,但美联储仍可能在未来数月降息。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有望升值。
人民币有望加快恢复性升值
招商证券指出,7月以来在美元未进一步走低的前提下,人民币中间价保持稳步升值,预计9月FOMC美联储降息前后人民币结汇规模或再度放大,同时若央行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调控政策,人民币汇率就有望重返6时代,中国资产吸引力大概率提升。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分析,人民币有望加快恢复性升值。2025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滑超过10%,一度跌破97关口。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479个基点。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预期强化和中美关税博弈的阶段性缓和,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将获得新的升值动力。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同样处于偏松状态,短期内未必会出现单边大幅度走强的态势。
就货币政策而言,连平认为,如果美联储9月能重启降息,无疑将为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更大的回旋余地。“虽然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和7月末政治局会议未提及降准降息,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导向未变。鉴于当前通缩压力不小,利率水平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必要。同时,随着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货币政策也需要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加大货币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并未积累较强的升值压力和预期。从数据来看,考虑到7月份跨境人民币净流出规模处于历史高位,其中部分资金可能在离岸市场购汇,然后通过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向境内平盘,这体现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不反映在银行结售汇统计中。境内外汇供大于求的缺口应该远低于上述结售汇顺差规模,当月离岸人民币汇率较在岸汇率转向总体偏贬值方向,也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并没有随结售汇顺差环比增加而积累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
未来关注三大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总体来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未来人民币走势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中美经贸对话磋商进展、美元走势以及国内宏观政策的节奏和力度。鉴于中美围绕高关税问题的磋商过程复杂曲折,人民币汇率难以持续单边升值,谈判波折或冲击汇率。不过,下半年财政加力、货币宽松以及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政策将陆续落地,这些不仅能对冲外部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巩固高质量发展基本面,还将有力支撑人民币汇率,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是稳汇率的最大确定性因素。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