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报记者李勇
一则行政监管措施显示,事关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协议居然在签订后被“捂”了二十多天才正式披露。
据大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友谊”)8月21日发布的公告,7月22日,公司控股股东武信投资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信控股”)与相关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直到8月14日晚才通知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由此,大连证监局对武信控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重要协议信披“迟到”
武信控股与相关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解除于2016年5月27日签署的《合作协议》,而被解除的《合作协议》,也是大连友谊新老控股股东间长达五年多诉讼纠纷的一个争议焦点。
2016年5月27日,大连友谊原控股股东大连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谊集团”)与武汉凯生经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生经贸”)、武汉信用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信集团”)就大连友谊控制权转让事项签订《合作协议》。同年6月28日,友谊集团与由武信集团和凯生经贸合资成立的武信控股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并于当年7月份完成交割。武信控股成为大连友谊新控股股东。
2019年12月份,友谊集团以武信控股等方面违约为由提起诉讼。双方争议的一个焦点就是《合作协议》的效力问题。此案先后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及发回重审等程序,新老股东曾陷入五年多的持续“拉扯”。武信控股所持的大连友谊股份被司法冻结,导致其于2020年与武汉国有企业武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至今仍未实现股份过户。
今年7月22日,武信控股等与友谊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方一致同意解除2016年5月份签订的《合作协议》,以2016年6月份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为准。也就是说,诉讼双方就股份转让纠纷已经达成共识。此外,各方还约定调配各自优势资源支持大连友谊发展,包括增持股份、开展零售及新零售业务合作等。
然而,《战略合作协议》在7月22日签订后却一直未见披露,直到大连友谊在8月14日晚才以重大事项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布。而此时,距最初协议的签订,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
公司股价曾大幅波动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合作协议》中约定的内容属于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交易价格有着较大影响的事件,理应在签订后第一时间对外披露。武信控股二十多天后才通知上市公司披露,明显违反了信息披露及时性方面的要求。”
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海口分所高级合伙人胡明明律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息披露不及时还可能破坏市场的公平交易环境,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同时,未及时披露的重要信息如果发生泄露,还可能诱发内幕交易等多种问题。
交易数据显示,在《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前后,大连友谊股价曾出现大幅波动。7月9日至7月31日的17个交易日里,大连友谊累计上涨73.5%,同期的深证成指上涨3.98%,同花顺百货零售指数上涨3.82%。7月22日《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7月23日至7月31日的7个交易日里,大连友谊累计上涨36.15%,同期深证成指下跌0.81%,同花顺百货零售指数微涨0.74%。
7月31日晚,大连友谊披露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显示,新老控股股东间就诉讼纠纷已达成和解。消息落地后,8月1日起,大连友谊股价应声回落。8月14日,《战略合作协议》详细信息正式披露。
武信控股与友谊集团何时达成的和解?《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前,各方谈判沟通的过程如何?何时开始筹划,做了哪些保密工作?《证券日报》记者曾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大连友谊,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上市公司)也不清楚,因为是他们在谈判。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