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3日早盘收盘,雅下水电概念板块涨超3%,盘中最高涨7.41%,盘面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超级水电”概念。雅下水电概念股延续涨停潮,铁建重工20cm三连板,西宁特钢、中国电建、苏博特、华新水泥、壶化股份、东方电气、西藏天路、中岩大地、高争民爆、山河智能、易普力、雅化集团、保利联合(维权)、中国能建三连板。同日,水泥板块震荡走弱,海南瑞泽触及跌停,四方新材、福建水泥、万年青、冀东水泥、上峰水泥、四川双马等跟跌。
超级水电股掀涨停潮!水泥龙头却集体“跳水”
与水电概念的如火如荼形成鲜明对比,水泥板块成为“领跌先锋”。截至午盘,上峰水泥大跌超7%,领跌板块。冀东水泥、海螺水泥、万年青等一线龙头股纷纷跟跌,走势疲软。港股市场的水泥股亦同步走弱,华新水泥(H股)、海螺水泥(H股)、西部水泥(H股)均录得下跌。这一景象让市场颇感意外,尤其是在7月21日,港股水泥股曾因相关预期出现过一轮暴涨(华新水泥H股当日最高涨64.67%)。仅仅两日,水泥板块便从领涨转为领跌,剧烈的震荡凸显了市场的分歧与博弈。
掘金万亿工程,这6大领域龙头已“锁定”千亿订单
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超级水电”概念,其核心引擎在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雅下工程)的正式开工。这一宏大的国家工程,无疑将催生对相关产业链的海量需求,形成一条清晰的投资主线:
投资设计与施工总包: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作为水电建设领域的绝对龙头,深度参与工程规划与建设,是核心受益者。
高端装备与隧道掘进:庞大复杂的隧洞工程(预计是三峡引水隧洞规模的数倍)对盾构机/TBM(隧道掘进机)需求激增。铁建重工、中铁工业、五新隧装等相关企业迎来巨大机遇。柳工也表示其电动工程机械适用于该项目并成立专项组对接。
民爆产品与服务:大规模山体开挖、隧洞爆破离不开民爆产品。易普力、高争民爆(西藏区域龙头)将直接受益于庞大的工程量。
水泥建材与区域龙头:工程本身及其配套的交通、电网、营地等设施将带来巨量建材需求。华新水泥(已独家供应雅江流域在建水电工程水泥超200万吨)、西藏天路(西藏本地水泥龙头,运输成本优势显著)、苏博特(混凝土外加剂龙头)成为焦点。
据初步测算,仅水电站主体建筑混凝土需求预计达18000万方(对应水泥约5400万吨),按15年工期,年均带来水泥需求约360万吨,这还不包括更庞大的配套基建需求。
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处理需求旺盛,中岩大地等企业将分得一杯羹。
电网设备与电力外送:工程电力以外送为主,特高压输电等电网设备企业将长期受益。
7月22日,在雅下工程开工及国务院批准组建新央企“雅江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重磅消息刺激下,雅江水电概念股(如五新隧装、基康技术、铁建重工、筑博设计、中国电建、中国能建、高争民爆、西藏天路等)已掀起涨停潮,市场热度持续高涨至23日。
水泥板块“反常”下跌,三大原因揭示行业真实困境与机遇
万亿工程启动,理论上对水泥需求是巨大利好,为何水泥板块却在7月23日集体下跌?这背后反映了更为复杂的行业逻辑和市场预期差:
短期利好预期阶段性兑现:雅下工程概念已发酵多日,尤其在7月21/22日带动相关区域水泥股(如上峰水泥2连板、华新水泥港股暴涨,海螺水泥22日尾盘触及涨停走出2连板。)走强。7月23日部分资金选择“利好兑现”,获利了结,导致股价回落。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预期炒作”进入新阶段,市场开始关注实际订单落地节奏和业绩体现的周期特性。
全国性疲软VS区域性红利:当前全国水泥行业仍处于需求下行周期。2025年一季度全国水泥需求同比仍下滑1.4%(尽管斜率好于预期)。雅下工程带来的增量主要集中在西藏及周边区域(西藏天路、华新水泥西藏产能),对全国绝大部分市场的水泥企业(如上峰、海螺、冀东、万年青等)的短期业绩拉动有限。市场担忧全国性的需求压力会抵消区域性利好。西藏区域因运输成本高,水泥价格长期高于全国平均且波动小,雅下工程会强化这一区域的景气度,但难以惠及全国。
行业深度调整与供给侧改革进行时:水泥行业正经历痛苦的供给侧改革阵痛期。核心驱动因素包括,2024年11月《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改用实际产能备案,大幅收紧了新增产能闸门。龙头企业带头“补指标”,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补齐60余条线产能,退出至少40条线,净退出产能超2000万吨。
面对需求下滑,企业普遍采取更严格的错峰生产和协同稳价策略,2025年一季度价格呈现“先跌后涨”态势,3月积极推动涨价改善盈利。机构普遍预期,在强协同自律、成本下行背景下,2025年水泥行业盈利中枢有望同比抬升。
因此,7月23日水泥板块的下跌,更多是对前期区域题材炒作过热的修正,以及全国性基本面压力与长期供给侧改革利好尚未在短期财报中体现的综合反映。雅下工程是长期确定性利好(尤其对区域龙头),但全国性水泥企业的复苏仍需等待行业供需格局的实质性改善。
供给侧改革深化,水泥行业产能或迎“大撤退”
尽管短期市场情绪波动,但水泥行业自身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长期利好因素正在积聚:
工信部于7月18日透露,建材等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发布,预计将进一步强调产能压减、节能降碳、兼并重组等方向,为行业供给侧优化注入强心针。产能置换政策的严格执行已初见成效,未来“僵尸产能”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是主旋律。企业对需求下行已有充分预期,普遍利润诉求强烈。2025年行业延续2024年二季度以来的“减产保价”思路,自律协同加强错峰生产。
在产能收缩趋势下,行业龙头凭借成本优势维持着盈利韧性,现金流状况普遍良好。龙头企业提升股东回报的意愿显著增强,成为重要价值支撑点。投资者在关注雅下水电工程带来的主题性机会的同时,更应重视水泥行业整体供给侧改革深化带来的中长期价值重估机遇。优选具备全国或区域成本优势、现金流优异、明确提升分红比例的龙头公司(如海螺水泥、上峰水泥、华新水泥等)。
7月23日的A股分化,生动演绎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这一国家战略对资本市场的复杂影响:直接相关的“超级水电”产业链(设计施工、装备、民爆、区域建材)持续火爆,而受制于全国性需求疲软和短期利好兑现的水泥板块则出现调整。这提醒投资者需理性看待重大工程的拉动效应,既要把握长期确定性,也要认清行业自身周期。短期波动不改水泥行业在强力政策约束、深化自律协同、成本下行背景下盈利修复与估值回升的中长期趋势。
来源:水泥人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未经许可或未注明出处,将追究法律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