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本刊记者 周琦 实习生 王吉娅楠
这是今年以来,英伟达CEO黄仁勋的第三次来华,其中一个重要行程就是参加中国举办的第三届链博会。在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国际形势下,黄仁勋首次参加链博会,份量不小。
更有意思的是,在链博会发言现场,黄仁勋没穿那件标志性的皮衣,而是身着唐装,用中文开场。
演讲中,黄仁勋大谈人工智能,称中国的开发者、创业者正在推动AI的快速创新,现在有超过100万名开发者投身该领域,例如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MiniMax和百度,他们开发的产品都是世界级的,推动了全球AI发展。
黄仁勋说:“中国的开源AI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昨天(15日),黄仁勋还带来一个消息:英伟达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问题来了,为啥黄仁勋对中国市场如此执着,频繁到访?这背后,暗藏玄机。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彭博电视台节目上谈及英伟达获准出口H20芯片时表示,中国已研发出性能与H20相当的芯片,所以英伟达销售H20芯片不存在问题。
这话乍一听平淡无奇,可细品之下,透露了不少信息。
先看看中国GPU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GPU领域可谓“多点开花”,进展迅猛。
6月30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沐曦作为国产AI芯片领域的重要力量,自成立以来,深耕高性能GPU和人工智能行业,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
无独有偶,摩尔线程的科创板IPO近日同样获受理。作为中国GPU头部企业,摩尔线程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并拓展出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
就连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也说,中国做芯片的公司很多,许多都做得不错。芯片问题其实没必要担心,用叠加和集群等方法,计算结果上与最先进水平是相当的。
黄仁勋是该着急。在美国芯片出口禁令期间,中国芯片行业憋出了大招。
2025年,国内多家芯片厂商纷纷推出英伟达H20的替代产品,如昆仑芯第三代芯片P800、摩尔线程MTTS80、华为昇腾910C、寒武纪思元590等。
为抢占市场,各厂商各出奇招,通过产品降价、生态兼容、锁定大客户等方式,将市场搅得热火朝天。
市场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寒武纪2025年Q1财报显示,季度营收暴增42.3倍,还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这些成果,背后是中国运营商、各地智算中心以及互联网大厂们的大力采购。在美国的无端禁售下,这些机构对国产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互联网大厂们此前虽囤了不少英伟达芯片,但随着AI应用不断探索,算力需求持续旺盛,国产芯片恰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如此看来,美国和英伟达开放H20芯片对华销售,很大程度是担心失去中国市场。要是黄仁勋再不来中国“稳住局面”,GPU在中国市场的这块“大蛋糕”,恐怕要被中国本土芯片厂商分走不少。
不过,我们还应看到,英伟达给中国的是H20芯片,并非最先进产品,在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方面,美国还是留了一手。
以前中国在GPU领域未取得突破时,美国各种限制,高端芯片想都别想。如今中国有了自己的技术,能制造出性能相当的国产芯片,美国马上放开销售。这个商业套路中国见得多了,目的很简单:趁国产芯片还在市场推广阶段,放开出口,以重新占领中国市场,遏制国产芯片发展壮大。
除了GPU芯片的突破,中国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少惊喜,甚至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
就拿DeepSeek来说,它的出现让世界看到,除了欧美靠堆砌硬件提升算力的传统方式,中国人通过算法等创新设计,同样能达到效果,甚至更强。
这就好比别人都在一条路上挤破头,中国却另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
再看看清微智能的可重构芯片,从另一个路径解决问题。他们没有跟着GPU的老路走,而是选择了全新架构,不依赖7nm以下先进制程、不依赖HBM(高带宽存储器)、不依赖高端交换机,却实现算力效率、可扩展性、并发能力和性价比的四大突破,半年时间已在国内多个省份落地百卡、千卡智算中心,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达2000万颗。
这正应了那句话:“淘汰你的不一定是同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跨界竞争、降维打击屡见不鲜。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探索,不再局限于传统思路,不再紧盯GPU这一个赛道,而是从算法、架构等多个维度全面开花。这种多元化发展,让中国在面对外部限制时,拥有了更多应对的“底牌”。
就在今天下午,黄仁勋又现身北京前门。面对众多记者,黄仁勋说,任何轻视华为、轻视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Deeply Naive)。
中国当然不会“天真”,因为我们知道,要赢得对手尊重,首先你要具备留在牌桌上的实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