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刘四红
跨季后第一天,7月1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3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投标量与中标量均为1310亿元,操作利率为1.40%。
Wind数据显示,今日有4065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755亿元。业内认为,7月市场将迎来季节性宽松,资金利率有望稳中略降。上半年经济运行偏强,短期内降息降准等重大增量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整体上看,下半年资金利率还有下行空间。
市场资金利率稳中略降
上周(6月23日—27日),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超万亿元,尽管跨季,但在央行加码呵护下,资金利率平稳。
而本周(6月30日—7月4日),逆回购到期规模上升至20275亿元,逆回购面临大规模净回笼。业内认为,7月初央行的对冲力度,可能成为检验央行呵护态度是否延续的关键。
回顾6月30日,市场资金利率涨跌不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上行5.1个基点,报1.422%,7天Shibor上行9.5个基点报1.763%。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升至1.9159%,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7月1日,资金面全面下行,其中,Shibor隔夜下行5.5个基点,报1.367%;7天Shibor下行23.3个基点,报1.53%;14天Shibor下行19.7个基点,报1.569%。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银行年中考核时点及信贷投放高峰过后,7月市场将迎来季节性宽松,资金利率有望稳中略降。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同时,将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
“我们预计,7月初央行会实施较大规模的资金净回笼,避免市场利率过快下行。”不过,王青也指出,在会议中,央行重申“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这既是今年年中时点资金面稳定性增强的原因,也意味着三季度资金面仍将延续稳中偏松格局,央行会继续呵护流动性。
短期内降息降准可能性不大
展望后续,业内认为,流动性宽松的状态有望进一步延续。参考近年规律,7月市场往往会迎来“自发性”宽松。央行呵护流动性的意愿,并不会随着跨季结束而明显减弱。
王青进一步指出,一方面,上半年经济运行偏强,短期内出台降息降准等重大增量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可以看到,二季度例会未再直接提及“适时降准降息”,而是改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强调“防范资金空转”,这意味着7月资金利率大幅下行的可能性较小。
另一方面,当前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待破解。在监管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过程中,出台新的重大严监管措施的概率不大,资金利率中枢上行的空间更为有限。
不过往后看,预计市场流动性还会面临政府债发行、资金大规模到期、金融机构考核等因素扰动,着眼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王青称,将时间拉长至下半年来看,央行除了可能继续实施降准外,还会适时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结合降准向银行体系投放长期流动性;另外,下半年央行将综合运用MLF、买断式逆回购及国库现金定存等工具,保持中期流动性处于净投放状态。短期方面,央行将主要通过质押式逆回购削峰平谷,熨平波动。
整体上看,在降息预期下,下半年资金利率还有下行空间,波动性也会得到更好控制,市场流动性会持续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
“这一方面会显示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立场,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这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我们判断,未来若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导致市场流动性出现剧烈波动,不排除央行动用临时逆回购、大幅增加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政策工具,及时对冲市场波动的可能。”王青说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