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专题: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5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重磅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随之出炉。
行动方案共提出25条举措,涉及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守牢风险底线以及强化监管执法等内容。
在5月7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证监会贯彻落实“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决策部署,先后开展30余次专题调研,听取了包括投资者、机构等各方面意见,聚焦广大投资者普遍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研究制定了该方案,目前已经成熟。
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加大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经营理念有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方案》首先提出,要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主要通过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加强透明度建设和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
其中提到,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此外,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引导行业机构适时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推动降低基金登记结算、指数授权使用、信息披露、审计及法律服务等相关固定费用。
2024年以来,大批宽基ETF集体降费,持续向投资者让利,目前,全市场最低的基金管理费率已达到0.15%。同时,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也在近期表示,将陆续调降指数许可使用费,进一步减少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成本和投资者的固定支出。
“浮动费率”在公募基金领域并非新鲜事
长期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始终困扰着公募基金行业。不过,在本次《方案》落地之前,实际上已经有多只基金采取了浮动费率的举措,费率与业绩表现相挂钩。
例如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的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就采取了0.5%~2.0%之间的浮动费率,申购时的管理费为1.0%,如果在每个封闭期的最后一日,基金份额的期末净值小于或等于期初净值,则该封闭期内的或有管理费全额返还至基金资产;同样,如果封闭期内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8%,且超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收益率时,基金管理费则会按一定比例上浮,最高不超过2.0%。
目前,采用浮动管理费率的基金大多为封闭式基金。这或许是因为与开放式基金相比,封闭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受到资金频繁赎回的影响较小,相对能更好地贯彻其投资理念。
基金经理薪酬与产品业绩挂钩
三年低于基准10%或需降薪
《方案》中另一个被行业广泛关注的则是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
其中提出,要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
《方案》还首次提及将对基金经理实施降薪措施。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曾提到“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但本次,新加入了“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的要求。相对地,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目前的公募基金市场中,不乏近三年来业绩欠佳的基金产品。
例如金鹰多元策略混合A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基金过去一年、三年、五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低于业绩基准17.96%、71.14%、57.34%。
巅峰时期曾达到200亿元规模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近年来同样表现低迷,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低于业绩基准32.39%、49.20%、32.94%,如今规模已经跌至57亿元。
事实上,近几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的薪酬水平已在持续走低。作为唯一一家挂牌上市的公募基金公司,中邮基金对外披露的信息,一直是外界透视公募基金行业变化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在2019年,拥有189名员工的中邮基金,薪酬总额达到2.04亿元,员工人均薪酬达到107.86万元;到了2024年,员工人均薪酬则直接“腰斩”,下降到56.41万元。
同时,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持续走高。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公募行业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职,较2023年的312位增加15.71%,创出单年度新高,其中不乏从业多年的老将。未来,在降费和考核评价机制调整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如何寻找转型之道,将成为业界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大力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
股票ETF可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对于公募基金参与权益类投资,《方案》也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了显著提升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在基金评价中的权重、积极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等。
尤其特别提到,实施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英文简称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场外成熟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吴清曾介绍,公募基金注册发行明显提速,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规模从2024年初的5.1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3月的6万亿元,增幅达到17.4%。
此外,《方案》还针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守牢风险底线和强化监管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十余条举措。
“提升基民获得感是持续思考的课题,也是一道没有简单答案的‘综合题’,它是一套建立在账户收益、认知、关系这三个层面上的全息立体的系统工程。”华夏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匡月晴表示,此次改革从利益绑定、考核机制、产品设计、市场生态等多维度入手,旨在解决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规模导向”与投资者获得感不足的矛盾。通过更稳定的市场环境和专业服务,投资者将更直接分享基金业绩成果,降低投资决策成本,增强长期信心。只有公募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与盈利体验逐步提升,真正实现投资者“账户有收益、认知有提升、信任有增强”的良性循环,公募基金行业才能够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易方达基金负责人表示,将根据相关要求,增加发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率主动权益基金,进一步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同时更加广泛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帮助客户理解掌握费率结构、费率变化规则以及相关风险,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易方达基金将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导向,大力弘扬和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充分发挥功能性,为建设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公募基金行业、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