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泉州有一个起名字的地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泉州姓氏取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福建泉州开元寺名字的由来?
开元寺的“开元”来历主要有以下两点:唐玄宗下诏命名:在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为了某种宗教或文化上的意义,下诏全国各州郡建设或改建一批寺院,并统一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作为这些寺院的名称。这一举措使得“开元寺”成为了当时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寺院名称。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于是改名为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它最早修建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唐朝初年,只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庙宇主要还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福建泉州开元寺。此寺位于泉州市西街,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据说本来这里是个桑园,园主人黄守恭因“桑开白莲”而奇之,故“舍地为寺”。此寺初即名为莲花寺,后来又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为开元寺,沿称至今。
泉州金鱼巷名称的来源
泉州金鱼巷的名称来源于谢仲规后裔在原地建造的祠堂匾额“金鱼世第”。以下是具体原因:历史背景:金鱼巷在宋代时被称作谢衙,这是因为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曾在此建宅。年久宅废后,他的后裔在原地建造了祠堂。匾额由来:谢仲规是宋皇佑元年进士,累官福建转运使,官至三品。
泉州金鱼巷名称的来源主要与其历史背景和谢仲规家族有关。历史背景:金鱼巷在宋代时被称为谢衙,这是因为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曾在此地建造宅邸。随着时间的推移,谢仲规的宅邸废弃,其后裔在原地建造了祠堂,并悬挂了一块匾额,上书“金鱼世第”。
金鱼巷的名字源于泉州谢氏金鱼派的迁徙历史。这一派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他们以培育和养殖金鱼闻名。据史载,谢氏家族在唐朝时期就已在泉州地区定居,从事金鱼养殖和贸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氏家族逐渐壮大,他们不仅在本地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基地,还远涉重洋,将这项技艺传到了东南亚和更远的地方。
这一名称的由来源于古代官员佩戴鱼袋的传统,其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佩戴金鱼袋,五品以上的官员则佩戴银鱼袋。谢仲规是宋皇佑元年的进士,后来官至三品,他的后代也都是高官,因此谢衙被命名为“金鱼巷”。金鱼巷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一处独特的旅游胜地。
金鱼巷,泉州古街巷名,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府文庙广场附近(泮宫口牌楼对面),与中山路交接。巷口宽近十米,窄的地方只有两三米--据说这是小巷最初的宽度,而巷口是因为民国时期电影院的建设才拓宽的。金鱼巷在宋代时被称作谢衙,因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曾在此建宅。
家乡名称的来历作文300字
温陵这个名字的由来与这里的气候和地形有关,温陵的名字最早是由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起,他称赞这里为“山陵独温”,温陵因此得名。泉州还有另一个别称——刺桐城。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代海上交通的发展,刺桐被移植到了泉州,并环绕城市广泛种植。泉州因此得名刺桐城。
我的家乡福建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它的地名中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而且蕴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今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今安庆又别名“宜城”。 地名故事作文300字 今年夏天放暑假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坐火车呼和浩特到内蒙古旅游。
安庆的地名来历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 意。 到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
青羊宫的来历十分悠久,最早记载“青羊”名称的史籍是西汉时期扬雄著的《蜀王本纪》。扬雄是成都郫县人,著名的汉赋家、玄学家和方言学家,被称为“西汉大儒”。他在《蜀王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时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